春节在即,在享受美食的美好时刻,一定要注意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枣核,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给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消化病医院再度施展专业医术,成功为一名92岁高龄患者实施内镜下食管异物(枣核)取出术,有效缓解了患者病痛,阻止了穿孔感染的恶化趋势,使患者得以恢复正常的饮食生活。
患者宗奶奶,是一名92岁高龄的老人,因“咽喉部疼痛、进食梗阻2天”来院,起初患者自诉进食时不慎吞入汤内大枣,当时无明显不适,未在意,后出现咽喉部疼痛不适,吞咽时明显,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进食梗阻,不敢吞咽,遂在当地医院就诊,行喉镜检查喉腔未见明显异物,后行食管钡餐透视检查提示食管上段异物,因患者高龄、体质差,当地医院考虑胃镜检查风险大,遂建议患者前往上级医院就诊。
患者家属多方打听,于2024年12月18日前来我院就诊,入院后予以行心电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查血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为协助诊断明确病情,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提示食管上端异物并穿孔可能。
考虑患者高龄,并患有高血压病,异物嵌顿时间长,局部感染,且存在穿孔,耽误时间越长,纵隔感染风险越大,需及时取出异物。综合评估病情,考虑行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是目前最合适的办法,该方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等优点。术前请麻醉科张杰副主任医师对老人进行全面评估,患者虽高龄,但平素一般活动尚可,无冠心病、脑梗死、肺心病等重大基础疾病,可考虑行静脉麻醉。遂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同意行内镜下异物取出治疗。
我院赵洪礼主任医师仔细查看患者病情,患者食管异物诊断明确,且为尖锐异物枣核嵌顿,需尽快取出,否则病情进一步进展可能出现食管感染加重、坏死、穿孔甚至纵隔感染,严重者将危及生命。在麻醉科、消化内镜中心积极配合下,给予行急诊内镜检查,术中见食管距门齿14cm处较多白色棉絮残留,异物钳分次取出,距门齿16cm处见异物(枣核)嵌顿,两侧尖端刺入管壁,异物钳夹取异物一端游离,网篮取出,无菌注射用水冲洗后见两侧管壁黏膜扎伤破损,无明显化脓及活动性出血。手术过程顺利,患者安返病房。
术后嘱患者暂禁食,予以抑酸、促进黏膜修复、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在消化内科医师及护理团队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病情逐步好转,恢复进食,未再出现疼痛及吞咽梗阻情况。
消化内科赵洪礼主任医师表示:食管异物是指因多种原因误吞异物(如鱼刺、枣核、骨片、义齿等),异物嵌顿于食管,通常可表现为异物感、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等,严重者可造成食管穿孔、瘘、纵隔脓肿、穿破大血管甚至危及生命,一经确诊需立即处理。食管内枣核嵌顿是消化内科常见急症,好发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吞咽功能、咀嚼功能不完善者。研究显示,当异物嵌顿时间超过24小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会翻倍;若超过72小时,则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激增七倍,同时穿孔的风险也会达到15%至35%之间。一旦遭遇异物卡顿,首要之举是保持冷静,即刻停止进食与饮水,可尝试轻微咳嗽以图排出异物,但需谨记不可用力过猛。如无好转,抓紧就医黄金时间,不要拖延,越早去医院越安全。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尝试催吐、进食馒头、米饭、面包、醋等等!
温馨提示,临近过年,走亲访友,欢聚一堂,少不了各种美食,在享受甜蜜红枣时,可一定要多加小心,千万不要“囫囵吞枣”误吞枣核!枣核细小而两端尖锐,一旦被不慎吞下,便如同藏匿于体内的利刃,极有可能割伤我们脆弱的食管与肠胃。要是不小心被它卡住,不仅会让你疼痛难忍,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让原本欢乐的新年时光蒙上阴影。所以,吃枣时务必细嚼慢咽,把枣核吐出来,平安过年,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供稿:消化内科一病区 通讯员:邓现培 责任编辑:周贝贝 审核:孔祥礼